首页 > 最新动态 > 加强家庭安全应急产品行业规范管理,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详解《家庭安全应急重点产品行业规范条件(2025版)》
最新动态
加强家庭安全应急产品行业规范管理,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详解《家庭安全应急重点产品行业规范条件(2025版)》
2025-03-064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家庭安全应急重点产品行业规范条件(2025版)》(以下简称《规范条件》)。该《规范条件》是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并从基本要求、企业布局与选址、生产条件与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与社会责任、消费者权益保障五个方面对家庭安全应急重点产品生产企业提出要求,旨在加强家庭安全应急产品行业规范管理,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符合《规范条件》的家庭安全应急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可自愿申请公告,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对其进行指导,并引导企业按照规范条件要求,加快提升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也让消费者对家庭安全应急产品会挑、会买、会用,提升家庭自救互救能力。

一、《规范条件》出台的背景

(一)家庭安全应急产品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日益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多次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命重于泰山”“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202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家庭安全应急作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随着人民群众安全意识提升,家庭对安全应急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大。同时,由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多发频发,家庭安全应急产品配备不足会导致民众面对灾难时自救互救逃生能力不足,造成人员伤亡扩大。实践证明,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家庭安全应急产品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二)家庭安全应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亟需规范

近年来,家庭安全应急产品获得较快发展,但产业规模与品牌影响力还十分有限,行业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缺失完善的生产和配置标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2024年“3·15”晚会披露,存在“100%灭不了火”的非标灭火器以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中流通。个人在采购安全应急产品时,鉴别能力相对较弱,选购存在困难,需要从企业端源头抓起,对企业建设、生产等过程提出指导性要求,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和产品质量提升。

(三)发达国家家庭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迅猛倒逼我加速布局

根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家庭安全应急产品规模已超过1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美欧日等家庭安全应急产品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平均储备率超过50%。相关企业发展也较为迅速,据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的霍尼韦尔是生产火灾报警器、应急呼吸面罩、气体检测仪等知名企业,其光电式烟雾报警器占有全球该领域的50%左右市场份额;德国的德尔格公司,生产呼吸防护设备、气体检测仪、急救设备等,其呼吸防护设备在欧洲市场占有率约14%,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安全应急场景。我国家庭安全应急产品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产品创新、市场适应性和区域化服务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许多中小企业专注于本地市场,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开发针对性产品的企业较少。

二、《规范条件》中重点产品的选择

家庭安全应急产品涵盖灭火器、灭火毯、呼吸器、燃气报警、应急手电等多类应急用品,应用场景包括火灾、地震、洪水和台风等多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本《规范条件》为首次发布,选择了操作简单、购置成本适中,城乡家庭普遍具备购买能力和使用能力的两类产品。一是灭火器,包括简易式灭火器、3kg以下手提式干粉灭火器、3L以下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二是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部分量化指标的确定也符合行业发展的现状,如生产场所建筑面积应不小于1000平方米,并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灭火器企业营收达到1500万元,年销量6万件;呼吸器企业营收达到1200万元,年销量4万件。预计30%—40%企业可达到上述要求。

三、《规范条件》的主要内容

《规范条件》主要从基本要求、企业布局与选址、生产条件与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与社会责任、消费者权益保障五个方面对家庭安全应急重点产品生产企业提出要求。

基本要求部分明确申请企业需具备合法资质、良好的资信和财务状况等基本条件。企业布局与选址部分明确申请企业应符合生态环境要求和产业政策规定的要求,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生产条件与产品质量部分明确申请企业的产品应当符合现行标准,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合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生产与检验检测设备等要求;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安全生产与社会责任部分明确申请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及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消费者权益保障部分明确申请企业应建立销售流向登记制度,鼓励企业提供产品维修、更换及售后服务,生产产品质量和使用年限优于现行标准的产品。

其中,《规范条件》从多个角度对提升企业生产条件、保障重点产品质量加以规范。一是从生产与检验检测设备方面提出要求,如灭火器生产企业应具备对瓶体、喷射性能、灭火剂等方面的检验检测设备;呼吸器生产企业应具备对一氧化碳防护性能、滤烟性能、可燃性等方面的检验检测设备。二是从工艺流程和人员配备方面提出要求,企业应按照GB/T 19001/ISO 9001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机构认证;配备相应的关键岗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三是强化标准在产品质量保障方面的引领作用,产品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在出厂、销售前应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取得有效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合格证书。四是明确标注产品有效期,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在产品标识上或产品说明书中,明确标示产品的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期。五是推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鼓励企业应用智能化、绿色化的生产设施设备、先进适用技术与工艺。六是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研发创新,建立内部研发机构并获评相关资质,牵头或参与相关产品标准制修订工作。

四、《规范条件》将会在强供给、促需求两方面解决阻碍家庭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从供给方面看,将引导并解决家庭安全应急产品不能满足用户实际需要的问题。一是产品种类单调。目前,市场上家庭安全应急产品供给以家庭应急包为主,缺少满足区域性特殊灾害、季节变化、不同避难场景,以及特定适用人群、平急两用等需要的产品。二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受消费者安全意识、区域应急需求、应用和成本等不同,以及缺失完善的生产和配置标准,导致市场上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问题,影响实际救援。三是供给渠道单一。目前我国线下展示和销售家庭安全应急产品的渠道较少,相关产品消费主要依赖于消费者线上购买,专业营销、网购、直销等销售体系尚未建立。

从需求方面看,将引导并解决家庭安全应急产品购买意愿尚未被充分调动的问题。一是消费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据相关机构对京津冀、长三角部分地区调研发现:样本地区家庭的专业应急包配备率仅为7%;家用灭火器、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等抵御突发事故和灾害的专业应急救援产品配备率只有不到5%。很多家庭不了解安全应急产品应买什么、怎么买、买多少,消费动力不足。相关行业机构初步测算,按照我国目前4.9亿户家庭来计算,2024年我国家用安全应急产品市场规模约140亿元左右。随着《规范条件》的实施、政府推广家庭安全应急产品的力度逐步增强、人民安全意识的逐步提升、产品供给水平的稳步提高,未来我国家庭安全应急产品的配备率有望提升至欧美平均水平(即50%),潜在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二是我国家庭应急储备意愿不足。从调研情况来看,有大约23%的家庭认为没有必要储备家庭安全应急产品,原因是有二,一是产品价格高,如产品较齐全且符合相关标准的一套家用应急包价格大概在500元左右,而物品齐全且高质量的应急救援包价格大概在1500元左右,一些家庭认为成本较高而不愿意购买;二是面对应急产品储备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不够,大部分家庭都存在储备“无用论”思想。

而《规范条件》的发布,正是通过对企业提出引导性政策,能够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要求,引导企业规范发展,也让消费者对家庭安全应急产品会挑、会买、会用,提升家庭自救互救能力,化解供需两端问题,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作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安全产业研究所研究总监 黄玉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